好文诗网_古诗文大全鉴赏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三台即景赏析:

作者:佚名

在该诗作中,朱德以无比振奋和爽快的心情,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秋景图,再现了抗日圣地延安那一派蓬勃兴旺的新气象,同时也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
“秋初日暖看飞鸿,延水青山在眼中。”秋天的延安,秋高气爽,风和日丽,蓝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随风飘动,阵阵鸿雁高歌南飞;远远望去,高高的宝塔山下,清清的延河水在哗哗地流淌着;延河两岸,山坡上到处成群的牛羊,牧羊人甩着鞭儿,信天游的歌声萦绕在青山绿水之间;田野上到处是熟透了的谷子,红透了的高粱,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是一幅十分美丽的图画。作为诗的首联,作者在这里以描写眼中所见的自然景物起兴,把延安一派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生动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给人以愉悦振奋之感,作者此时的心情也由此可见,这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赤足渡河防骤雨,科头失帽遇狂风。”既是对董必武原诗“处处秋初常集雨,年年春后尚多风”的引申与发挥,也是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磨擦的政治、军事形势,由眼前的景致而生发出来的议论和抒情,具有双关的意义。初秋的景色虽然是美好的,但也常常会有暴风骤雨突然而至,因此,赤足渡河的时候要防备山洪暴发,不戴帽子的时候,要防备突起的狂风。联系到当时的局势,延安以及各抗日根据地蓬勃兴旺和进步的景象,自然是令人振奋的,但在抗战的紧要关头,在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反共降日的危险还严重存在之时,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就像在秋高日暖的时节,要防备突然到来的暴风骤雨一样。朱德的这一谆谆告诫,对于当时有些同志在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中,只讲联合,不讲斗争;只讲统一战线而不讲坚持原则,丧失革命警惕的倾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颔联:“学生少有顽固派,教授多为中外通。”这两句,作者从前面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十分自然地转到了对人物的描写上,从而进一步拓宽了意境,把诗意更向前推进了一步。在中央机关驻地杨家岭与军委驻地王家坪之间,当时为延安大学(前女子大学)校址,不但从“三台胜境”可以看到,而且朱德从王家坪到杨家岭也常从该校附近经过,因而对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追求进步,积极抗日,反对投降等情况十分了解。抗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实行不抵抗政策,压制抗日爱国民主运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大批有志之士和爱国的热血青年,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和雄心壮志,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从国统区,从大城市投奔到抗日圣地延安,经过短期的学习之后,又奔赴到各抗日前线,成为抗击日寇的一支重要力量。这里的“学生”和“教授”就是泛指奔赴延安参加抗日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志士。从总体上讲,这两句是前两句的引申和发展,它在颂扬延安一派兴旺景象的同时,也揭露和批判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可耻行径,指出了他们卖国投降是多么的不得人心,而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坚持抗战才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因而才有那么多的“学生”和“教授”投奔到延安来。
尾联“城郭成墟人杰在,同趋新厦话离衷。”作者以高度的乐观主义情调,表达了他对抗战前途所充满的坚定信心。前句是作者就唐代诗人张说“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的两句诗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城市和效区都成为一片废墟,人民和社会的面貌已完全变了样,只有西园里的一轮明月,尚在杨柳枝头斜挂着。这里一经朱德引用,便化消极为积极,他满怀豪情地指示,虽然延安城里的房屋多遭敌机轰毁,变成了废墟,但是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在,广大的抗日军民还在,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还在,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只要有他们,日寇的轰炸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磨擦就算不得什么了。抗战总有一天会取得胜利,中国的前途也必将是美好的。“同趋新厦话离衷”作为结句,它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待到取得抗战胜利,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以后,人民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到那时,大家将在新建起的高楼大厦中欢聚一堂,互相倾诉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此句既照应了诗题,抒写了作者与董老之间的革命情谊,又展望了未来,使全诗从眼前的“即景”中开拓出去,展示出更加广阔的意境,使人们在对未来的美好遐想之中,增添了胜利的信心和力量。
这首诗作者紧扣“即景”二字,铺陈描绘,由景生情,融情人景,有虚有实,虚实结合,环环相扣,议论风生,使全诗情调爽朗明快,豪情激荡而又充满哲理,产生出言犹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

分享
返回▲

《和董必武同志<三台即景>》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元帅在1940年秋写下的诗作。该诗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秋景图,再现了抗日圣地延安那一派蓬勃兴旺的新气象,同时也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


秋初日暖看飞鸿, 延水青山在眼中。

赤足渡河防骤雨, 科头失帽遇狂风。

学生少有顽固派, 教授多为中外通。

城郭成墟人杰在, 同趋新厦话离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