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诗网_古诗文大全鉴赏

登泰山记

(4人评价) 3.8

朝代:清朝

作者:薛福成

 

    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敻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项,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徕杰峙其上,高出群岫,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道泰安,观形势   形势:地势
B.所历未逮兹山百一   逮:达到
C.则状之不可胜状也   状:景色
D.而物之殊形诡趣   诡:奇异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


①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②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
③异境顿辟,睹所未见④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 ⑤有形之高,不能
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⑥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A.①③④    8.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泰山,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
B.作者认为,登高可以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宽广,简傲绝俗。登上像泰山这样的地方,站在尘俗之外看清万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
C.文章首先以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开头,然后记叙了作者登山的缘由,描绘了奇异美丽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
D.文章的描写议论精当。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与壮美;深刻精辟的议论又使文章意蕴深厚,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4.把l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5分)
(2)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5分)


精彩推荐

薛福成的古诗大全

登泰山记译文

作者:佚名     一定要处在高峻明朗的地方,心与目才不会被近处的东西遮蔽,才能抒发胸豪迈的志趣。所处的地方越高峻地,志趣就会越高远。当年孔子登上泰山后认为天下都小了,并非视力能看尽天下,应该是天下美景没有能超越泰山的缘故,到这里就会恢宏大度,与天相接广阔无限,天下虽然大,也不足以扰乱自己的心思。      同治四年(1865年),福成跟随曾公(曾国藩)在徐州做事。曾公的威望海内景仰。第二年,前往...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根据登泰山记拟题作文

作者:佚名 成都市2009年高三一诊“一诊”OUF测试作文题目:以“忽如一夜春风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和套作。    学生在行文时思维要洞开,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其一,顺向思维。比如在行文时可以结合中国当前的形式,面对世界的经济危机,我们中国政府显示了一个有为政府的形象,面对困难,积极应对,迅速出台经济政策,不仅给本国的经济复苏作出了...

作者介绍

薛福成
薛福成 薛福成(1838.4.12-1894.7.21)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


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


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同治六年(1867)中江南乡试副榜。但前此两年﹐已参曾国藩幕﹐与黎庶昌﹑张裕钊﹑吴汝纶等桐城派文人为伍﹐广泛接触洋务﹐关心国家大事﹐锻炼了自己的文章学识﹐被人合称“曾门四弟子”。1872年曾国藩死后﹐薛福成一度入苏州书局﹐又于光绪元年(1875)上《应诏陈言疏》﹐一举成名﹐随即入洋务派李鸿章幕﹐成为李的主要文案﹐首尾10年。曾于1879年写出著名的《筹洋刍议》﹐主张变法。认为“人人欲济其私”﹐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后任浙江宁绍台道﹐曾在镇海领导击退法舰之战。最后担任出使英﹑法﹑义﹑比等国大臣﹐致力介绍西方科技政俗﹐保护华侨利益﹐曾盛赞欧洲君主立宪制“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主张变法维新。但回国后尚未到家﹐即病死于上海。


生平 薛福成幼时苦读经书,后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而受到强烈震动,决意弃八股试帖之学,而致力研究经世实学,以图报效国家。咸丰八年(1858年),中秀才。同年,薛福成去看望宦游湖南的父亲,适逢薛湘去世,薛福辰、薛福成兄弟二人为处理父亲身后诸事而滞留湖南一年余。十年(1860年),得知太平军已东下苏、常,兄弟二人匆匆赶回,不料全家已外出避难,几经艰辛找寻,终于在苏北宝应东乡找到家人。薛福成继续研读治世之学。


同治四年(1865年)夏,两江总督曾国藩北上镇压捻军,沿途张榜招贤,薛福成闻讯后即写下八大对策、洋洋万言的《上曾侯书》,往行辕拜谒曾国藩。曾国藩读罢,击节称叹,深为薛福成所言改科举、裁绿营、师夷法的主张吸引,即延聘薛福成入幕。此后曾幕七年生涯,薛福成尤注重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不时呈上一些改革时弊的策文,颇为曾国藩器重,被保为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并赏加知府衔。


十一年(1872年)二月,曾国藩病死,薛福成去苏州书局任职。光绪元年(1875年),赴部引见,途中读到新帝即位后向天下求言的诏书,兴奋异常,挥毫写下了《治平六策》、《海防密议十条》万余言。主张应努力改善外交,将国际公法、中外条约刊发各州县;主张科举时应为精通洋务的人特设一科,使奇杰之士辈出;建议通过聘请洋员,派送人员留学,定制铁甲舰来发展海军。薛福成的上书陈言,引起朝廷的重视,不久,即采纳了陈言书中的意见而付诸实施,薛福成名闻朝野。丁宝桢、郭嵩焘等大员纷纷奏保薛福成出任驻外使节之职。直隶总督李鸿章也为薛福成的才能所折服,揽入麾下。


光绪元年(1875年)下半年,薛福成入李鸿章幕府办理文案,运筹帷幄。次年,在与英国交涉马嘉理案时,薛福成写就《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上呈李鸿章,主张对英国的无理要求不应迁就,应以择要设防、组织团练、广张疑军、以多攻少的策略,应付英军可能会采取的军事行动。


.▶

薛福成诗词名言

  • 江南春

    一生俊彩参忧乐,只慕耘耕不慕贪。积学应时怜废屋,师夷对策赖庸庵。堪凭击节过秦论,致用安邦听薛谈。识引洋流耽海外,病躯梦里到江南。

  • 登泰山记

        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敻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

猜您喜欢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