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诗网_古诗文大全鉴赏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6人评价) 4.8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赠李白 To Li Bai >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qiū lái xiàng gù shàng piāo péng
秋来相顾尚飘蓬When autumn comes, you're drifting still like thistledown;

wèi jiù dān shā kuì gě hóng 
未就丹砂愧葛洪You try to find the way to heaven, but you fail.

tòng yǐn kuáng gē kōng dù rì
痛饮狂歌空度日In singing mad and drinking dead your days you drown.

fēi yáng bá hù wéi shuí xióng
飞扬跋扈为谁雄O when will fly the roc? O when will leap the whale?

注释

⑴客:客居,旅居,即旅居他乡。杜甫本居巩县,为父守墓,暂居东都首阳山,故称为客。东都:即洛阳。隋大业五年(609),改称东京洛阳为东都。唐高祖武德六年(623)九月,改东都为洛州。唐高宗显庆二年(705)复称东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称东京,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停京号,次年复称东都。

⑵所历:指凡所经历。历:经历,经过。厌:憎恶。机巧:指奸刁巧诈,勾心斗角。

⑶野人:指没有官职的平民。对:指面对,相对。平民相对的即富人、官僚。腥膻(shān):《周礼注》:“犬腥羊膻。”食草类膻,如牛、羊之类,水族类腥,如鱼、鳖之类。在诗中统指富人所食之美味佳肴。

⑷蔬食(sì):即以粗米、草菜为食。

⑸岂:副词,表示反问,犹“难道”、“怎么”。无:没有。青精饭:即立夏的乌米饭。相传首为道家太极真人所制,服之延年。后佛教徒亦多于阴历四月初八日造此饭以供佛。

⑹颜色好:指容颜美好。颜色,面容,面色。

⑺苦乏:极端缺乏。苦,竭力、极。大药:指金丹。唐代道教盛行,统治者和一般士大夫很多人都好炼丹和服食金丹以求长生。资:物资、钱财。

⑻山林: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迹如扫:谓足迹如扫过一样,便没有足迹。迹,脚印,足迹。扫,即扫除尘秽。

⑼李侯:指李白,侯是尊称。金闺:指金马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为等候皇帝召见的地方。彦:旧时对贤德之士的美称,也喻指有才华的人。

⑽脱身:指从某种场合或事情中摆脱出来。李白在长安醉中命高力士为之脱鞋,高以为耻,便给杨贵妃说李白的坏话,李白自知不为高力士所容,于是自请放还,所以叫脱身。事幽讨:从事在山林中采药访道。幽讨,幽,即涤幽静,指草木茂密之处;讨,寻求,探求金丹之妙法。意谓寻幽探胜。

⑾梁宋:指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地方。

⑿方期:方,将。期,相约,约定时日。拾:捡取。瑶草:古指仙草,传说中的香草。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翻译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译文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为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

诗人在洛阳客居的两年,所经历的无非是奸刁巧诈的事情。他对朱门大户的锦衣玉食厌恶至极,宁愿去吃食不果腹的蔬食粗饭,也不愿沾染上恶俗的腥膻之气。

因为对世俗的厌倦,诗人想到了可以养颜益寿的青精饭,明说青精饭,实际上是在暗示诗人有求仙之想。可是没有炼得金丹的药材,那些显贵们为了求仙,已经派人采光了林中的药材,树林

如同被彻底打扫过一样,再没留下一点儿。诗人厌倦都市机巧,羡慕山林归隐的情怀,可是又因为世人的贪求,就连隐居求仙也不可得。写到此处,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又加深了一层。

第二段四句方提及李白,表明愿同李白一同归隐之志。

李白这样的人在翰林院中也是卓尔不群的英才,可是因为曾于醉中令高力士为自己脱靴受辱,而终被谗言毁谤,不容于朝堂,于是自求归山,脱离桎梏寻仙去了。刚好诗人在游览梁宋期间与

其偶遇,既然同是不得意,同是对世俗感到失望,那不如相约一同前去寻求仙草吧。

诗中充满了对李白惺惺相惜之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行藏出处抉择的困惑。

点评

南宋文学家、诗论家刘克庄《后村诗话》:《赠李白》云:“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公与岑参高适诗,皆人情世法。与谪仙倡和,皆世外一种说话。 

明代诗人、文学家张綖《杜诗通》:“此公赠白,与己同趣也……观此诗,则二公皆有超然尘表之思,视浊世如污池,等浮荣如腐鼠,襟趣如此,斯其为万代诗人之宗乎!”

明朝文学家王嗣奭《杜臆》:“‘亦有’、‘方期’,语不虚下。”

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杜诗解》:唐人诗,多以四句为一解,故虽律诗,亦必作二解。若长篇,则或至作数十解。夫人未有解数不识而尚能为诗者也。如此篇第一解,曲尽东

都丑态;第二解,姑作解释;第二解,决劝其行。分作三解,文字便有起有转,有承有结。十二句诗,凡十句自说,只二句说李侯者,不欲以东都丑语,唐突李侯也。李侯诗,每好用神仙字,先生亦即以神仙字成诗。

清代诗人、文学家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似摹李格而作。

清代文学家浦起龙《读杜心解》:太白栖神世外,自相遇后,即有齐州受箓、王屋访隐之事,其地皆于梁、宋为近。所谓“梁宋游”者,必邂逅盟心之语。公述其语为赠,则李是主,身是宾 也。今乃先云自“厌”“腥膻”,将托迹神仙,而后言不亦有“脱身幽讨”之左、自叙反详,叙李反略,则似翻宾作主,翻主作宾矣。不知其自叙处多用“青精”、“大药”等语,正为太白作引。落到“李 侯”,只消一两言双绾。而上八句之烟云,都成后四句之烘托。

清朝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雅调亦与白体诗相近。”

清代诗人、文学家杨伦《杜诗镜铨》:张云:“机巧”二字,说尽世情可厌(“所历”句下)。李云:雅调亦近太白。太白好学仙,故赠诗亦作出世语;却前八句俱说自己,后方转入李侯,可悟宾主、虚实之法。

创作背景

    天宝三年(744),杜甫三十三岁,居土娄陆浑山庄。五月,杜甫的继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洛阳首阳山。是时李白为高力士所谗,赐金放还。夏初,李白经游东都,杜甫与之相会于洛阳,赠诗当在此时。

杜甫对联大全


精彩推荐

杜甫的古诗大全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诗词名言

  •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 杂歌谣辞。大麦行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人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 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

  • 送高三十五书记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猜您喜欢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