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诗网_古诗文大全鉴赏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10人评价) 5

朝代:唐朝

作者:温庭筠

 

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 <商山早行 Early Departure >

chén qǐ dòng zhēng duó
晨起动征铎At dawn I rise and my cab bells begin

kè háng bēi gù xiāng
客行悲故乡To ring,but in thoughts of home I am lost.

jī shēng máo diàn yuè
鸡声茅店月The cock crows as the moon sets over thatched inn;

rén jì bǎn qiáo shuāng
人迹板桥霜Footprints are left on wood bridge paved with frost.

hú yè luò shān lù 
槲叶落山路The mountain path is covered with oak leaves;

zhǐ huā míng yì qiáng
枳花明驿墙The posthouse bright with blooming orange trees.

yīn tián dù líng mèng
因田杜陵梦The dream of my homeland still haunts and grieves

fú yàn mǎn huí táng
凫雁满回塘With mallards playing on the pool with geese.

注释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明:使……明艳。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7)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颔联出句胜对句。

清盛传敏《碛砂唐诗纂释》:三、四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论章法,承接自在;论句法,如同吮出。描画不得者,偏能写得。句句早行,故妙。

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四:纪昀云:“归愚讥五、六卑弱,良是。七、八复,衍第二句,皆是微瑕,分别观之。”何义门云:“次联东坡亦叹为绝唱。”


精彩推荐

温庭筠的古诗大全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诗词名言

  • 横吹曲辞。雍台歌

    太子池南楼百尺,八窗新树疏帘隔。黄金铺首画钩陈, 羽葆亭童拂交戟。盘纡阑楯临高台,帐殿临流鸾扇开。 早雁声鸣细波起,映花卤簿龙飞回。

  • 相和歌辞。江南曲

    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轧轧摇桨声,移舟入茭叶。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避郎郎不见,鸂鶒自浮沉。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含愁复含笑,回首问横塘。 妾住金陵步,门前朱雀航。流苏持作帐,芙蓉持作梁。 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

  • 相和歌辞。懊恼曲

    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玉白兰芳不相顾, 倡楼一笑轻千金。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西江小吏朱斑轮, 柳缕吐芽香玉春。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城尘。 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野土千年怨不平, 至今烧作鸯鸯瓦。

  • 相和歌辞。堂堂

    钱塘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淮南游客马连嘶, 碧草迷人归不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

  • 相和歌辞。三洲歌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月随波动碎潾潾, 雪似梅花不堪折。李娘十六青丝发,画带双花为君结。 门前有路轻离别,惟恐归来旧香灭。

猜您喜欢的分类: